「什麼!妳這麼愛運動的人怎麼可能會罹癌?」
「妳有不舒服嗎?是怎麼發現的?」
時光拉回到2022年1月,沒靠行公司、無健檢員工福利的SOHO族大嬸,”突然”願意花費好~幾~萬,為自己做一個詳盡的健康檢查。而這個”突然”,還要感謝當時朋友A,他因公司健檢意外發現肺腺癌,這才激發怕死大嬸的健康危機意識,立刻以手刀速度安排健檢。
健檢超音波發現甲狀腺右葉,有一顆1.38*1.4cm的結節,當下我並不以為意,主要是沒有感到任何不舒服或外觀異狀,心想都這把年紀了,誰身上沒個結節傍身啊~所幸我還是遵循醫囑,就近前往新店耕莘醫院新陳代謝科做進一步檢查。
資深分泌科主任級夏德霖醫師一看超音波影像,就覺得這個「低回音性」、「邊緣不規則形狀」的病灶,實在長得太像壞孩子了!(就是惡性腫瘤小流氓樣) 幽默的他用不嚇病人的溫和口吻,希望我能做個細針穿刺檢查來確定。附上我的超音波檢查影像圖檔給大家參考,很明顯看得出來形狀不是屬於規則的圓形。
門診進行甲狀腺穿刺的時間,大約10分鐘內可完成,其實不用過度恐懼,這項檢查蠻安全的。主治醫師會親自用超音波直接對著結節處,以細針精準戳入抽取檢體血液,不同角度會多戳個幾下,過程就像打針一樣輕微刺痛感而已,穿刺完用力壓住止血15分鐘後即可正常活動。
一周內等待報告的心情,難免會忐忑不安
感謝上帝,結果是良性的!真 是 大 鬆 一 口 氣 啊~~~
此刻的良性結果,不代表永遠沒事
夏醫師提醒每半年還是做一次超音波追蹤檢查,如不排斥開刀,他建議還是早日切除掉會更加保險。BUT穿刺結果是良性、血檢數值正常又無任何不舒服,大嬸認為,任誰都不會想沒事找事、第一時間考慮先動刀吧!(事後證明,夏醫師的經驗判斷是對的)
儘管當時台灣疫情嚴峻,我還是每半年就乖乖回醫院定期追蹤檢查。直到2023年9月在北醫外科黃振橋醫師的門診中,結節逐漸長大到1.8cm,超音波影像判斷需再進行穿刺確認,10月中旬看報告時,沒想到一年半前的良性,現在竟轉為惡性細胞……
被告知罹癌時,不著急問Why Me?!
第一時間大嬸並沒有戲劇化的天崩地裂,可能是多年採訪工作的訓練,讓我冷靜地詢問醫生後續手術方式與治療建議,最後才意思一下,提問罹患甲狀腺癌的可能原因:
1. 輻射暴露(大嬸沒住輻射屋、大量做輻射線檢查或經歷核災過)
2. 家族病史(唉~我居然是家族裡第一個罹癌的人,無病史可歸因)
3. 明顯缺碘(平日均衡飲食,沒這問題)
4. 基因遺傳(術後將切下來的整坨組織去病理檢查,大嬸果然具有容易罹患甲狀腺癌的【BRAF V600E】基因類別。好吧!輸在起跑點上,我認栽了~哈)
被告知罹癌的當下,真的不用太糾結非得問出一個原因,有時罹癌真的是No reason!!!大嬸平日跑步、爬山,精力無窮、像浪浪一樣很少生病,飲食清淡、喜歡定期健康檢查,還不是在45歲時中獎了…回想二十出頭少年時,人生第一次面對腫瘤(良性)開刀時的驚恐不安,對照人至中年面對惡性宣判時的淡定,歲月真的給人許多歷練和成長。並非越老越不怕死,而是真切了解到,遇事也只能去面對、去解決,逃避只會讓問題累積到無法挽回的嚴重程度。
建議尋求「第二意見」後再決定開刀
每個人面對醫療的態度皆不相同,有的人是「醫生說要開刀,我就趕快開刀」,而絕大部分的甲狀腺癌(除了極惡性的未分化癌),生長速度都算是溫和緩慢的,真的不必急於一時去做決定,建議可多看幾位醫師後,選擇一位最讓你感到信賴的醫生 (不是人人都說好的醫生,就能讓你感到安心) 和就醫環境(有的醫院動線一走進去就讓人覺得阿雜不順)去做後續治療。
當時我在北醫門診批價繳費完後,一併申請病歷資料才離院(血檢和影像資料都一起申請),這樣省得事後還要再跑一趟醫院是挺累人的。坐在醫院一樓,大嬸隨即用手機上網找其他醫院推薦的外科醫生,尋求Second opinion;接著就是傳訊給保險業務員,初步了解大致能理賠多少錢(畢竟醫療銀彈有多少,這涉及能選擇的治療方案有哪些)最後,簡單傳訊告知親友我罹癌的消息後,就走到北醫對面吃碗香噴噴的紅燒牛肉麵。
朋友見訊,嚇到直接打手機來詢問我在哪裡?
我說:「在吃牛肉麵阿!」他說:「天吶~妳還吃得下去?」
我笑回:「肚子很餓耶~當然要吃飽才有力氣對抗癌症啊!」
隨後一周內,大嬸展開馬不停蹄的看診之旅。
我一共跑了「台北長庚」、「台北馬偕」、「國泰醫院」、「台大醫院」,尋求適合開刀的甲狀腺外科醫師,往往名醫都是一號難求,每家醫院的掛號規則又不盡相同,之後再寫一篇文章來分享看診攻略給大家參考。連續三整天在不同醫院扎針抽血,難得有一天台北好天氣,臨時起意獨自上七星山看芒草花,順便帶著身上的癌細胞去曬曬太陽、運動一下,反正癌細胞早就在身上了,擔心無益,就日常如常吧!
回顧整齣癌症治療大戲,最讓我煩心與糾結的moment,並不是被告知罹癌的那一刻,反而是後續「開刀方式」和「全摘除/半摘除甲狀腺」的大抉擇。幾經評估,選擇給甲狀腺外科權威台大陳坤源醫師動刀(等等~~~沒想到後面又有曲折的劇情反轉,最後大嬸是交由台大吳明勳醫師執刀),採傳統脖子上抹一刀的甲狀腺全摘除手術,術後進行「放射碘I-131」治療(簡單來說,就是吞一顆帶有放射線的碘膠囊進去身體,殺剩下躲藏在身體裡的甲狀腺癌細胞與殘存甲狀腺組織)
詳細內容,後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