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從甲狀腺癌領悟到的10件事

去年45歲生日過後一個月,大嬸就發現罹患甲狀腺癌!癌症,就像給生活強制按下了Pause & Reset鍵...受傷的身體,想要停下腳步重新整裝再出發

一路上正向思考、尋求治療方案外也利用空白時間回頭審視,究竟發生什麼事...上網蒐集疾病相關的醫學知識外我更渴望了解甲狀腺癌友的真實治療經驗談,為迷茫的我照亮前路。

因為曾經淋過雨,如今也希望能幫別人撐傘身歷其境、走在抗癌道路上的我在體力恢復範圍內,想多花一點時間來撰寫部落格文章透過簡單易懂的大白話,去歸納解釋複雜艱澀的醫學內容若要給擔心結節癌變或罹患甲狀腺癌的人什麼具體心得勸世大嬸簡單整理以下十大心法,希望能帶給你一點力量!!!莫急、莫荒、莫緊張~
You are not alone.

(僅為經驗分享,生病還是要去看醫生)

====================================

1.有甲狀腺問題要看哪一科?

 

  1. 新陳代謝 / 內分泌科
  2. 一般外科 / 乳房甲狀腺外科
  3. 耳鼻喉科
  4. 放射科 / 核子醫學科

 

基本上,可從內科開始看起,先進行常規的血檢、超音波影像檢查,需要進行切除手術時,可轉去一般外科(為主)或耳鼻喉科,術後進行放射治療或標靶藥物時,可去放射核醫科。

 

2.你瞭解甲狀腺(Thyroid)扮演啥功能?

 

~這個問題根本直戳我心,因為大嬸在罹癌前,根本沒認真了解過甲狀腺你是哪位。「甲狀腺」位於甲狀軟骨 (就是吞口水時,會隨著上下滾動,脖子最突起的那個軟骨=喉結) 的下方,像蝴蝶狀左、右各一葉,串起中間的部位叫峽部,長在氣管上方約20公克,個頭小歸小,但功能大無窮!它就像【人體電池】般的存在,是身體重要的內分泌系統,掌管著全身的新陳代謝&活力,後外側緊貼四顆像小紅豆一樣大小的「副甲狀腺」,是調節血液中的鈣及磷的濃度,副甲狀腺功能低下會造成低血鈣

螢幕擷取畫面 2024-03-10 215113.png

甲狀腺低下,全身無力、發胖水腫、代謝龜速;甲狀腺亢進,焦躁手抖、變瘦怕熱、心跳百分百;急性的甲狀腺風暴,來的又急又猛有喪命之虞,年僅37歲的《ELLE》前總編輯楊茵絜,2022年便因甲狀腺風暴引發心衰竭猝逝。

 

3.甲狀腺癌≠甲狀腺功能異常

 

甲狀腺異常可分為「血檢功能上」的異常(如:甲低、甲亢等),及「結構性上」的異常(如:長實質肉肉的結節、起水泡囊腫、甲狀腺腫大等),兩者無絕對關聯性。也就是說,大嬸就算是甲狀腺癌患者,但在血檢功能上還是很正常。而所謂的那坨小肉肉, 乖孩子時叫做「良性結節」,一旦變壞立刻就稱之為「惡性腫瘤」。醫學上,甲狀腺癌會有以下若干前兆僅供參考 ; 實際上很多患者(包括大嬸)都在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狀況下,透過健檢甲狀腺超音波才意外發現的。

螢幕擷取畫面 2024-03-10 221829.png

4. 甲狀腺癌女性患者居多

 

甲狀腺癌是「2023年國人十大癌症」No.7,女性十大罹癌排行榜中位居No.4 (姐姐妹妹們要特別注意),真的是太失敬了~甲狀腺癌比起子宮頸癌、卵巢癌更容易好!!!虧大嬸每年都很認真在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沒想到竟忽略每年也該定期為甲狀腺做超音波檢查。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3,罹癌年齡從年輕到老長者都有,平均50歲。講到這裡,男性朋友可千萬別翹腳納涼、當個局外人,哈囉~男性也是會罹患甲狀腺癌的呦~

 

5. 甲狀腺癌的四大分類

 

組織病理上一般可分為95%分化良好的「乳突癌」與「濾泡癌」,腫瘤生長緩慢且預後佳,屬於相對溫和的癌症類型;5%為分化不良的「髓質癌」及「未分化癌」,腫瘤生長快速且預後不佳,屬於較兇悍難纏的癌症類型。

 

  1. 乳突癌(PTC)80%最常見的甲狀腺癌種類,好發於3045之年齡層,惡性程度低,腫瘤生長緩慢且預後也最好的一種,容易轉移到局部淋巴結,較不易轉移到遠處的器官
  2. 濾泡癌(FTC)15%的甲狀腺癌種類,預後比乳突癌略差,一般常見於4050歲者身上,容易發生頸部局部淋巴腺轉移。
  3. 髓質癌(MTC)佔甲狀腺癌的比例少於5%, 部分病人有家族病史傾向,惡性度較上述甲狀腺癌更高,容易經由血液轉移到遠處的器官:肺部、骨頭、肝臟、腦
  4. 未分化癌(ATC)約佔1%,多發生於60歲以上年長者,腫瘤快速生長且患部會感到紅腫熱痛,惡化速度很快,癌症發現時常已無法做根除性的手術。

 

6. 關於甲狀腺細針穿刺

細針穿刺的疼痛感,大概就像打針一樣,是甲狀腺癌初判斷的重要檢查,穿刺結果也只會知道細胞是「良性」(乖孩子)「惡性」(壞孩子)「非典型」(不好不壞,無法判斷,通常醫生會先推論為良性,然後請你密切追蹤)就算穿刺結果是良性(大嬸兩年前就是穿刺良性),仍需要每半年定期追蹤,千萬不要心存僥倖或用忙碌來忽略對身體健康的守護。

重點來了~~~看穿刺報告若被告知是惡性時,請別焦急詢問醫生:「醫生,我這是癌症第幾期了?」親愛的請別為難醫生,因為不可能在穿刺或切片時就知道是第幾期一切還要等真正開刀切除腫瘤患部,將整坨組織拿去做精細的病理檢查後,醫生才能負責任地告知你癌症分期TNM狀態為何。

˙T〔腫瘤大小或侵犯程度〕

˙N〔淋巴結擴散〕

˙M〔遠端轉移〕

 

7. 甲狀腺惡性腫瘤1cm是關鍵門檻!

 

目前學術期刊或醫師見解不一,就大嬸個人就診經驗談與資料爬梳,如果早期發現1公分以下的甲狀腺乳突癌腫瘤,心大一點的病患,可保守觀察不去管它,或選擇進行微創治療, 如:射頻燒灼消融手術,簡單來說,就是拿一根水冷式電級針插進去將腫瘤燒熱煮熟,讓腫瘤縮小(很難做到完全消失),局部麻醉免住院,脖子上不會留疤痕,非健保給付項目 ,有的病患或者會選擇中醫治療法。

 

總之,惡性腫瘤越小發現、越好解決!也越有嘗試做各種治療的本錢~如果腫瘤超過1cm以上時,大嬸個人真心建議你要進行積極性的醫療行為(開刀切除)。

究竟要選擇在脖子上抹一刀的傳統開法
還是不留疤痕的內視鏡、達文西或海扶刀? 請多方評估兩、三個不同醫生的見解這很重要。請記得,世上沒有最完美的方案,只有評估所有風險後你願意接受的結果。

 

8. 你追求的是「除惡務盡」?還是「與癌共生」?

 

這涉及每個人不同的人生哲學觀,無關對錯。雖說「甲狀腺癌是最溫和的癌症」、「人生如果一定要得一種癌那就是甲狀腺癌」(因為進展緩慢、治癒率高)但大嬸認為能不得就別得,也沒有甲狀腺癌症除名化這件事情,罹患甲狀腺癌真的沒如大眾想像中的那麼輕鬆Easy,畢竟甲狀腺切除手術也是有喉返神經受損、手術後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的風險,後續的放射線治療還是會對身體有加減損傷。

 

請做好正確的抗癌認知,無論你選擇半割、全割或做「放射碘」I-131治療的劑量是多少,這些都很難做到100%殲滅全部癌細胞的未來還是會有轉移肺部、骨頭、喉部、淋巴腺、腦部的機率,不得不慎(只能期待未來醫學發展的大躍進,目前很難有醫生敢拍著胸脯保證可做到永不復發)

癌症治療告一段落後,剩下就是要去調整自己的身心靈狀態,不必過度擔憂過日,也別「好了傷疤忘了痛」,不要重新找回健康的前面三、五年會乖巧定期回診檢查,後面就開始放肆度日、懶於追蹤。

 

9. 別對罹癌患者貼上太多標籤

 

首先,得知自己罹患癌症的人,本身心情已經夠不美麗了,甚至還會感到自責、懊悔、憤怒、恐懼、懷疑、不安、焦慮等諸多複雜情緒。此時身邊的親友,請你們卡好心一點,在關心慰問的過程中,千萬別有意無意地傳達你的白目或好意推論,例如:你就是生活作息顛倒、飲食習慣不好、情緒控管不佳、創傷或關係沒修復好等等等,才會得到癌症的!(不要懷疑,大嬸就是有聽過這種讓人大翻白眼的言論)

請停止對罹癌患者過度歸因或貼標籤,這樣只會去增加別人的心理負擔,畢竟人類(無論中  /  西醫)至今對癌細胞還有許多未解之謎,重點在於給予陪伴和正向支持。有病要治病,也別病急亂投醫!癌友們不要因此感到氣餒或灰心挫折,老話一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先去接受它,才有辦法解決它。

 

10.  請務必每年定期健康檢查!!!

 

國健署指出,110 年台灣的癌症時鐘為419秒,也就是每259秒人就有一人罹癌,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掐頭去尾,中年人本來就要更加小心癌症找上門。

 

癌症在某種意義上屬於慢性疾病,很少有人是瞬間急性罹癌的。在悠長的人生歲月中,每年除了慶生歡樂、活在當下外,真的很值得為自己或家人做一次精細一些的全身健康檢查,愛自己從健檢開始~明確掌握身體狀態才能安心踏實地去做出更多人生規劃。

大嬸十分理解去健康檢查時
難免會擔心有紅字出現或發現長了什麼壞東西,我是這樣想的,疾病並不會因為你的逃避面對,就會憑空消失。相反的,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為自己多爭取更多的黃金治療期,身體可省得遭更大的罪,未來也不用走到精準醫療去支付驚人的醫療費用,何樂不為呢?

 

到底健檢要做多少錢的才夠精細?真的還是要看每個人的經濟條件與價值觀而定,價格從一萬出頭到數十萬的都有。大嬸建議別一直都依賴基本款的血液生化檢查項目,選擇多做一些超音波影像檢查是好的,就算有照出甲狀腺結節也不用太擔心,大部分結節良性居多,惡性機率大約為5%,重點是要定期”(每半年)追蹤,檢查結節是否有變大或形狀變不規則

國健署提供國人以下免費的健檢項目,請大家請多多善用,別放棄你我該有的權益~

我從甲狀腺癌領悟到的10件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這位大嬸 的頭像
    這位大嬸

    這位大嬸的部落格

    這位大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